中心新闻

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两会报告热议
 
[发布时间:2020-05-27 11:11:53] [访问量:]

十四五时期决定产业发展的三“度”

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

王自力


科技创新决定了产业发展“高度”。未来15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将继续转变,实际利用的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均逐渐下降,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未来经济增长对科技创新的依赖越来越强,同时也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水平将对产业发展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国内市场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速度”。从国际分工变化看,未来一段时期,在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号召“制造业回归本土”的外部压力下,保住国内市场“基本盘”、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避免实体产业在经济中占比下降过快和“过早去工业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紧紧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尽管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拓宽全球市场,但对产业发展起根本影响的,是国内市场。

“新基建”决定了产业发展的“稳度”。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S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定位。同时,到203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上升到72.6%,相比2019年的水平上升约12个百分点,这既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同时也对城市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基建”的实施,将对产业能否实现平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两会热议

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

陈明


今年的“两会”是在一个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两会”的召开同时也是抗疫防疫取得战略性成果的重要象征,并且来之不易。这是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巨大努力乃至付出牺牲换来的。

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报告中讲到“我们没有提出今年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是非常英明的决策。这是因为目,不设今年具体增速标,一方面我们在应对疫情变化、应对国际经贸形势变化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便于增加应对各方面风险的弹性。一方面,不设今年具体增速标,可以使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六稳”、“六保”工作上。当然,不设今年具体增速标,并不是不要经济增长,我们可以通过宏观政策调整,结合“六稳”、“六保”工作,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只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包括疫情风险在内的任何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0两会学习体会

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

何小钢


5月21日和2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在京召开。大会上,回眸2019年,面对诸多困难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迈入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巨大考验面前,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成果。

大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全国人大代表怀着“民之我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理念聚集北京,共商国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非常关注两会的召开,希望通过两会,学习和贯彻先进的理念。

两会中,我最关心的还是教育方面的话题。2021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当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正在我国澎湃展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完“两会”之后,为祖国的繁荣强大感到欢欣鼓舞,对教育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砥砺奋进、勇于担当,助推国家教育发展的浪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


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是国际与国内去年形势的真实写照。考虑到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复杂,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国家适时召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集全国之智力,共商国家发展战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陈述去年国家发展的主要成就基础上,着力论证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底线约束。李总理强调我们要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六保”为“六稳”的工作着力点,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全面强化的就业优先政策,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回升,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只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擘画蓝图,一定能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求真务实,以人民为中心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

冯凌秉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非常时期”的“非常”报告,是在综合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新形势,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和工作安排做了适时和必要的调整。报告的整体内容虽然简短,但字字千金,直面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诸多考验。

本次报告体现的一个理念是:谋求经济高质量稳步发展依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着力点。但是经济增长不是“经济指标”的增长,更应该是经济内生动力的增长。在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负增长以及疫情后常态化管控的现实情况下,加上国际疫情发展和国际经贸形式的不确定性,本次报告一个最大看点之一就是没有明确提出2020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而是提出将“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这体现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求真务实的基本态度。

本次报告还提出,我们已经“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比较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中小微企业的困难。报告指出将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以“稳企业保就业”为着力点,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报告在第三部分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帮助企业脱困的政策内容,其整体思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中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稳住它们是“留得青山”的前提;激活了它们的活力,才是“赢得未来”的有力保证。

本次报告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当前并谋及长远,是一份以“民生”为鲜明导向,并且求真务实的报告。2020年已近过半,本年度的社会经济发展任务的实现必然是异常艰巨的。但只要坚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继续艰苦奋斗,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一定能克服。


两会观后感

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

符  通

2020年两会来了。尽管比以往来得晚一些,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可以从中感受到两会释放出的正能量。

2020年两会的会议包括多项议程。在这些议程中,我可以明确感知到党对当下形式清醒的认识。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社会发展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历史车轮是在一分一秒中向前进的。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比较明显。如何抓好“六保”“六稳”工作,在巩固防疫成果基础之上,采取更加扎实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前行。

2020年是历史定下的特殊时刻,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书写、去雕刻。我相信“两会”是一个出发点一个好的开始;“两会”必将也一定能以此为起点,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扬帆。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

大国


区域均衡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与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相比,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区域发展方面的表述更加简洁,如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西部开发的表述为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西部开发的表述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虽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更加简洁了,但这并不表示中国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所降低。20205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三十六条具体措施。因此,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没有必要再提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政策措施了。

与以往相比,这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更多的强调建设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产业体系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形成国内版的雁阵模型。过去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能够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版的雁阵模型,即利用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承接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近些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很多低端制造业企业需要从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出来,但很多企业并没有选择转移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而是转移到了东南亚地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东南亚地区也是沿海地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运输成本较低。这次的西部大开发就是希望通过建设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产业体系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的动能正在持续培育中

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

车圣保


报告指出,2019年经济增长率取得了6.1%的好成绩,以我国目前巨大的经济总量,这么一个中高增长速度,是十分了不起的成绩!学习报告后,振奋人心的最大亮点是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发展动能正在持续培育中,转型步伐坚定而踏实。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相匹配,为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方式转型打下扎实而雄厚的基础。

二、脱贫攻坚取得决胜,彻底消除贫困,为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插上了翅膀。这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三.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最重要表现。由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将全面、持续爆发出来。

四.中央确立了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吹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这是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致胜方略,在引领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区域平衡发展、全面提升国土利用效率、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为我国迈进高收入国家铺设跑道。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相关论述的解读

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

王岳龙


此次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今年房地产发展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此次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1. 城镇化发展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此类表述有三个含义。

第一、城镇化将继续稳步推进,依然成为包括房地产在内各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常驻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后续城镇化发展将为房地产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农民进城购房需求是亮点。

第二、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带动作用强化,各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及周边县市的房地产发展将成重点。

第三、城市发展明确了“培育产业、增加就业”的导向,这是一个新的表述,房地产发展将带动更多前向和后向关联产业发展,进而有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产城融合的地产项目。

2. 房住不炒

再次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类表述有三个含义。

第一、尽管房地产市场由于疫情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但是房住不炒依然要坚持,近期全国各地也在积极管控房地产业务,尤其是中介业务等,继续向外界传递稳定市场的政策导向。

第二、明确因城施策,这也为后续政策放松提供了空间。实际上今年各地由于疫情影响,土地和房屋交易都很弱,各地进行一定政策放松是有必要的,市场交易只有稳定,楼市才能更好发展,预计两会后政策放松概率加大。

第三、房地产发展目标依然是平稳健康发展,就当前楼市情况看,市场交易偏弱、楼市投机依然较多、部分贷款资金继续进入房地产,这都是后续调控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3. 完善便民设施

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这也是一个新表述,有两个重要含义。

第一、城市发展不局限于住房建设,更强调宜居性,后续补短板是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城市公共设施等方面会强化,包括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等都是重要的发力点。

第二、城市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宜业宜居”成为关键,后续预计城市建设将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在城市绿化、新基建、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等方面会持续发力。


《两会》观后感

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

冯大威


2020年两会在北京开幕。两会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多数内容都与民生有关,所提供的事实与数据,都在围绕物价、养老、环保、就业、医保等民生话题。这其中,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去年以来,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尤其是在今年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的就业形势带来了比较大的挑战。政府也结合国内外环境对就业预期目标进行了调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也进一步从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以及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民生和就业的手段。就业规模问题以外,“新就业形态”问题也值得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络购物、远程办公等新经济异军突起,数字化就业、情感劳动、远程就业、共享员工等新型就业形态大量涌现,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更多样,就业方式更灵活,“新就业形态”脱颖而出。新的就业形态多元化,就业方式明显增多。灵活就业非标准的劳动关系已成为就业常态和趋势。”


如何激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

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

凌鸿程


创新不仅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提出了科技强国的战略路线图,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要求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企业仍偏好于短期可见效的技术引进,而非风险较大、周期较长的自主研发创新。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进行研发创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长周期性。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第一,完善企业创新法律支持体系,保护创新成果;第二,构建企业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拓宽融资渠道;第三,完善企业创新补贴政策,降低创新风险;第四,加大企业减税降费力度,缓解创新挤出。





Copyright@ 2015-2019 江西财经大学·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双港东大街169号 邮编:330013 联系电话:0791-83816310 E-mail:cygz@jxufe.edu.cn